HR afternoon tea
2022-05-12 阅读次数: 6768
当下,正处在“冲刺”阶段的不止备战中高考的学生,一场面向高校学生的“冲刺”也拉开了帷幕。5月9日,教育部宣布开展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“百日冲刺”系列活动。五大专项行动有利于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,不过,保障大学生就业更应当是一场环环相扣的接力赛。
每到毕业季,总会出现关于“最难就业季”的讨论。虽说不必过度渲染紧张情绪,但前不久,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已经用“十分严峻复杂”来形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——官方数据显示,今年应届毕业生预计达到1076万人,同比增加167万人,同时受疫情等因素影响,部分行业的招聘量和薪资待遇下滑。就业是民生之本,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。在“僧”愈发多的情况下,既要大力“熬粥”,也要将“粥”以更加妥帖的方式端到桌前,更要注重供需双方的适配程度,避免任何形式的浪费。
“百日冲刺”五大行动主要从后两个角度发力。一方面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系列招聘会、校领导访企拓岗、为万企进校招聘提供便利等方式,将更多就业机会摆在毕业生面前。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、开展就业困难群体帮扶行动,帮助毕业生精准就业。就业促进周各个会场预计共提供超60万个岗位、“24365校园招聘服务”线上专场招聘提供岗位超80万个、全国高校预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超1.5万场……政策扶持力度不可谓不大,然而,仅有这些还不够。
比如根据要求,各高校至少为每名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“精准推送3个以上岗位”,姑且不论就业困难群体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界定、怎样实现岗位精准匹配,最重要的是,推送不是分配,就业结果仍取决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。对学生来说,提高个人能力要靠日积月累,在头脑中树立正确成才观、就业观也不是听了一两次宣讲会就能够轻易实现。开好就业指导课程,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;学术指导及日常服务管理将就业因素纳入考虑,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等活动;更加注重对在校实习的考核,让学生适当提前接触就业环境、对自身定位有清晰判断等,这些工作理应做在前面,抓在平时。
同时也要看到,就业难是相对的,一些行业正面临着招工难。虽然要尊重个人择业自由,但以读研规避就业、为求稳定努力考进体制内,个中情由值得深思。广阔天地,大有作为。困难也意味着机遇,期待更多青年人看得到天高地广,勇敢闯荡,让青春之花在社会实践中努力绽放。
从树立职业观念到规划职业方向,从提升个人能力到达成全社会支持,保障大学生就业是当下的重点工作,要做的事却远远多于一场时长三个月的“冲刺”。